逐鹿臺灣(二):列強的競逐和統治

Posted by Admin L in 台湾历史 (Taiwan History) on 07-06-2012. Tags: ,

返回目录

西方勢力覬覦臺灣

隨著十五、六世紀,西方的地理大發現及新航路的開闢,歐洲進入海權時代。歐洲新興的海權國家,紛紛往東方世界發展。到十七世紀初,東亞海面已形成了葡萄牙以澳門;西班牙以菲律賓的馬尼拉;荷蘭以印尼的巴達維亞 ( 雅加達 ) 為根據地,展開商業競爭。臺灣在地理上剛好處於三個據點的範圍內,因此淪為西方勢力的獵場,乃勢所必然。


17 世紀葡、西、荷在遠東的三大據點
資料來源:李筱峰繪製

  專訪趙慶河教授

首先是西班牙於 1596-1597 年,西班牙駐馬尼拉總督曾三次上書建議西班牙國王佔據台灣。同時在馬尼拉召開攻台軍事會議。 1598 派軍艦 2 艘,兵 200 多人準備攻台,因遇颱風而返。 1626 年才正式進佔北台灣。

接著葡萄牙國王亦曾於 1610 年下令其駐臥亞總督儘早佔領台灣,此計畫因受荷、英之阻而放棄。

荷蘭則曾於 1603 年及 1623 年兩度佔領澎湖,經與明帝國交涉訂約,於 1624 進佔台灣。統治達 38 年。

荷蘭佔領南臺灣

荷蘭本來是西班牙的屬地, 1600 年脫離西班牙獨立,隨即投入海權競逐的行列。 1602 年,成立官商合營的「東印度公司」。 1619 年,荷蘭佔領巴達維亞 ( 今印尼雅加達 ) 之後,便在當地建立城堡要塞、駐紮軍隊。巴達維亞遂成為荷蘭人在遠東的大本營。

荷蘭為了能打通對明朝的貿易。首先與葡萄牙人爭奪澳門據點,雙方曾發生過數次衝突,但荷蘭人總是不得其門而入,只好退而求其次,轉攻台灣海峽上的澎湖。

1604 年 8 月,荷蘭人第一次佔領澎湖。此時的澎湖,是屬於明朝的領土。明朝當局乃派令駐守浯江 ( 金門 ) 的沈有容負責驅逐荷蘭。沈有容抵達澎湖後,向荷將韋麻郎表明明朝政府不允許荷蘭人在佔領澎湖的決心,韋麻郎終於知難而退。沈有容退荷有功,明朝政府特立「 沈有容諭退紅毛番韋麻郎等 」碑,這塊碑,目前被嵌入澎湖馬公天后宮的清風閣右壁。


荷蘭人打澎湖圖


澎湖大天后宮今貌
     位於馬公市中央里的天后宮,
     為台灣最早的媽祖廟

  鄭瑞明教授談荷蘭重商主義來台灣

1622 年,荷蘭再次侵入澎湖。翌年,明朝政府乃派軍隊對抗,雙方對戰八個月,不分勝負,最後議和。荷蘭人可以和明朝通商,但必須撤出澎湖,在明政府的默許下,荷蘭轉往當時不屬於明朝領土的臺灣。

1624 年,荷蘭艦隊開往臺灣。從臺灣西南岸的鹿耳門進入臺江。首先在大員 ( 今台南安平 ) 建築城堡,初名奧倫治城,後命名為 熱蘭遮城 (Zeelandia) ,即今 安平古堡的 前身,荷蘭總督駐紮於此。另外,又在台江對岸的赤崁,建倉庫、宿舍,並逐漸發展出一個商業市街,荷蘭人並在該地建立城堡,名叫 普羅明遮城 (Provintia) ﹐即今 赤崁樓 的前身。荷蘭人在南台灣的一切政經措施,就是以這兩個據點為中心發展開來。


熱蘭遮城圖


普羅明遮城


17 世紀大員手繪地圖
     資料來源:
     周婉窈《台灣歷史圖說》頁 49


普羅明遮城殘蹟
     目前位於赤崁樓內所能看到普羅明
     遮城殘蹟


普羅明遮城立面圖。資料來源:嘉義大學,「台灣建築史」,http://www.dm.ncyu.edu.tw/

轉口貿易的展開

荷蘭佔領南臺灣的主要目的為貿易,而除台灣之外,荷屬東印度公司在亞洲各地還設有許多商館,台灣商館在這些商館中,剛好位於居中的位置,因此扮演起轉口貿易的角色。當時由台灣輸至中國的主要商品,有米、糖、鹿肉、籐。由中國拿回來的,有生絲、犀牛角、藥材,這些東西又轉口到日本出賣。還有綢緞、陶瓷、黃金,則運回巴達維亞或荷蘭本國。從台灣販運日本的,以糖最多,其次為鹿皮。從巴達維亞輸入台灣的貨物,則有香料、胡椒、琥珀、錫、鉛、麻布、木棉及鴉片等,這些東西絕大部分是轉銷到中國去。

據荷蘭東印度公司的統計,他們在臺灣所獲得的利潤,在亞洲各商館中,僅次於日本。但是日本商館的利潤,幾乎全靠臺灣轉運的臺灣和中國產品。可見臺灣對荷蘭東印度公司的重要。因此有一位荷蘭駐台總督曾說過:「臺灣真是我們公司的一頭好乳牛」。


熱蘭遮城前商船
     荷蘭人所繪,熱蘭遮城前熙來攘往的商
     船。
     資料來源:李筱峰《台灣史 100 件大事》
     頁 22


熱蘭遮城東側街市
      目前位於安平古堡旁的延平街,
      在荷蘭時 代即已發展出街市,因
      此號稱為「台灣第 一街」。
      資料來源:李筱峰、劉峰松
    《台灣 歷史閱覽》,頁 39

荷、日的貿易衝突

荷蘭佔領臺灣之前,來到臺灣的船隻都可以自由進出,日本商船當然也不例外。荷蘭人進佔台灣後,卻決定對大員的輸出品課徵 10% 的關稅,並禁止僑居日本的華人到大員經商。引起日本商人強烈不滿,並拒絕繳稅,使荷蘭與日本的關係日趨緊張,最後爆發了濱田彌兵衛事件。

1633 年以後,由於日本實行鎖國政策,禁止商人外出貿易,荷蘭人才如願獨攬南臺灣的商業利益,荷、日的貿易糾紛也至此才算平息。而東、西兩個國家在台灣爆發的這場貿易糾紛,也顯現出臺灣的商業價值和貿易地位。


濱田彌兵衛相關圖片
    日本御朱印船船長濱田彌兵
    衛挾持荷蘭總督努易茲


濱田彌兵衛相關圖片
     荷蘭人決定對大員的輸出課關稅
     ,引發日人不滿
     資料來源:李筱峰
    《台灣史 100 件大事》,頁 27

西班牙佔領北臺灣

1624 年,荷蘭人捷足先登佔領南台灣,使西班牙在貿易方面感受極大的威脅與不安,西班牙駐馬尼拉總督乃在 1626 年派遣兩艘軍艦,從呂宋出發攻台。因南部早一步為荷蘭所佔,遂沿台灣東岸北上。 首先 抵達今台北福隆附近的東北角,而將之命名為 Santiago ,後來音譯為現在的三貂角。接著進入現在的基隆港,而將港口命名為「至聖三位一體港」。西班牙並於現在基隆的和平島舉行佔領儀式,在島上建築「聖薩爾瓦多城」,正式佔領北台灣。

1628 年以後,西班牙的勢力發展到淡水,在那裡建了一座「聖多明各城」,成為今日淡水紅毛城的前身。西班牙人佔有淡水後,逐步台北盆地及其周邊的原住民部落。 1634 年﹐又試圖將勢力發展到今天的宜蘭平原。但因為那裡的噶瑪蘭原住民強悍,所以西班牙人的勢力一直無法進入蘭陽平原。


聖薩爾瓦多城
     1626 年,西班牙人在社寮島上
     舉行佔領儀式並開始築城,命
     名為「聖薩爾瓦多城」


濱田彌兵衛相關圖片
     西班牙人現今基隆港,命名為
    「至聖三位一體港」
      資料來源:李筱峰、劉峰松
    《台灣歷史閱覽》,頁 44

荷蘭與西班牙在臺灣的爭霸

臺灣自 1620 年代中期起,一南一北被荷蘭、西班牙兩個西方國家先後佔領,這兩個國家,也先後展開 , 歷時十六年的殖民地競爭,雙方衝突迭起,馬尼拉的西班牙當局,以及北台灣的西班牙人,都曾派軍艦攻擊荷蘭人,但都沒有成功;而荷蘭人也屢次揮軍北上,試圖驅逐西班牙人。

由於西班牙佔領的北台灣,在當時來說不是經濟的精華地帶。而當時精華地帶的嘉南平原,乃是在荷蘭人掌握之下。因此,西班牙在北台灣的發展顯然比不上南部的荷蘭人。另一方面,因為明朝的戰亂,使來到雞籠與西班牙人貿易的中國商船不多,而日本又採鎖國政策,厲行禁教,使得西班牙人貿易和傳教事業都不順暢。並且,北台灣的惡劣氣候,讓許多西班牙移民難以適應,許多人紛紛返回馬尼拉去。北台灣的原住民也不斷反抗,動搖西班牙的殖民統治。最後是菲律賓南部的民答那峨的回教民,經常反抗西班牙人的殖民統治,終使馬尼拉的西班牙總督決定改變在台灣的經營,縮小台灣的駐軍。



西班牙統治下的台北盆地 當時的台北盆地,有不少教堂分布。
                資料來源:《先民的足跡》,台北:南天, 1991 年。

1635 年,駐在台灣的西班牙軍隊被抽走四分之三的兵力返回菲律賓,僅留守部分軍隊於雞籠一隅,連淡水的聖多明各城也廢棄。 1642 年,荷蘭人再度揮軍北上,將西班牙勢力逐出台灣。

西班牙人被打敗後退出台灣,總計在北台灣統治達 16 年,他們在北部開採硫磺輸出,也輸出鹿皮。除貿易之外,並致力於天主教的傳播。 1631 年,曾經在淡水建立玫瑰聖母堂。到西班牙人退出台灣為止,受洗的原住民達四千多人。

荷蘭統治下的原住民

荷蘭進佔台灣的主要區域為嘉南平原,這個範圍正是平埔族西拉雅人的生活範圍。因此荷蘭統治初期,有不少平埔族起身反抗荷蘭統治,但都為荷蘭當局所鎮壓。

荷蘭人征服平埔族原住民後,在平埔族地區設置一種所謂的「地方議會」制度來管理原住民。同時,荷蘭在臺灣的地方行政事務,委由東印度公司所屬的傳教士負責。這些牧師在各土著部落中,進行傳教的工作。當時,在臺灣的荷蘭人是屬於喀爾文教派的「改革派教會」。

為使傳教方便,荷蘭傳教士又用羅馬拼音文字寫成西拉雅族的平埔語的《聖經》及多種宗教書籍。新港社到了 1659 年時,其住民已有 83% 信仰基督教,是當時諸平埔族部落中接受基督教最盛的一個社,這種羅馬拼音的西拉雅語文在新港社也最盛行,故稱此種文書為「新港文書」。這是原住民族歷史上首度出現自己的文字。而新港文在荷蘭人離開後仍繼續被使用,目前被發現的新港文書,年代最晚者在 1813( 清嘉慶 18) 年,距離荷蘭人離開台灣已有一百五十年。


單語新港文書
     資料來源:
     周婉窈,《台灣歷史圖說》
     台北:中研院台史所, 1997 年


雙語新港文書
     平埔族與漢人訂契約時,深恐為漢
     人所欺,因而 在契約上加註拉丁文
     補充。
     資料來源:李筱峰 《台灣史 100 件
     大事》,台北:玉山社, 1999 年

荷蘭統治下的漢人

漢人較大規模移入台灣,大致是從荷蘭時代開始。荷蘭人佔領台灣後,為了發展經濟作物稻米和甘蔗,需要更多的人手種作,因此獎勵中國大陸的漢人來台居住,以便從事稻米和甘蔗的種植。

雖然漢人為荷蘭人利用來從事臺灣的開發生產,然而,荷蘭人也未放棄對漢人進行剝削與壓榨,終使漢人在荷蘭統治台灣的最後十年,爆發了一場大規模抗荷的郭懷一事件。

郭懷一事件最後受到荷蘭當局殘酷的鎮壓。雖然反抗事件終歸失敗,卻也反映了荷蘭在臺灣的統治,已經是搖搖欲墜。


荷蘭統治下的台灣
     在圖中可看出往來台灣的貿易船頗為頻繁,捕
     鹿是荷蘭時代的重要經濟活動。
     資料來源:引自鮑曉鷗,
     《 Spaniards in Taiwan 》,台北:南天,2001 年

  李筱峰老師談赤崁樓與荷蘭統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转自:http://tw-history.educities.edu.tw

返回目录

【赞赏 / Reward】

微信         支付宝         PayPal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