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鹿臺灣(一):商人、漁民和海盜的天地

Posted by Admin L in 台湾历史 (Taiwan History) on 07-06-2012. Tags: ,

返回目录

十六世紀以前,臺灣除了有原住民居住之外,也有一些過客,偶爾會到臺灣駐足停留,這些人多屬於來自中國和日本的漁民、商人與海盜。

早期從中國要到臺灣,由於造船技術、航海技術及知識的不發達,要東西橫越台灣海峽的「黑水溝」,是一件危險的事,因此中國人民從閩粵沿海去南洋,或日本長崎的多,來台灣的少。不過,因為澎湖距離中國大陸較近,所以到了十二、十三世紀(約南宋時候)。已有漢人來到澎湖定居並且從事農、漁業生產。到了元朝至正年間(十四世紀中葉),元朝政府設立「澎湖巡檢司」,澎湖被納入中國版圖。明朝後期(約十六世紀末),造船技術與航海技術已經較為發達,才有更多的漢人來到台灣。但都只是零星的漁民,明帝國也未在台灣設官治理,沒有視台灣為其領土的一部分。

早期漢人與台灣的接觸,除了一些零星的漁民之外,要以十六世紀中葉活躍於中國東南沿海,兼具海盜與商人雙重身分的集團為主。這些集團,以林道乾、林鳳、李旦、顏思齊、鄭芝龍等集團的勢力較大。

其中林道乾集團,在 1563 年曾受明朝都督 俞大猷 的追討,一度逃到台灣。據聞林道乾藏匿的據點,是在今天高雄的柴山,傳說當時林道乾為填補船上裂縫,甚至屠殺柴山的打狗社平埔族,以其血作為黏補的工具,後來林道乾離開台灣,還在柴山埋了許多黃金。這些傳說目前仍在南部流傳,至於真假就難以考證了。

林鳳集團也曾因逃避官兵的追迫,率領大批船艦經澎湖、台灣,逃至菲律賓、南洋,他們擁有戰艦多艘、水手上萬人,武裝力量不小。但無論是林道乾或是林鳳,都僅以台灣為其逃亡的過路,而非久居下來。

顏思齊 集團則曾經遭日方緝捕,而約於 1621 年逃亡臺灣,落腳於臺灣的魍港(今布袋港)一帶。顏思齊乃以魍港為中心,鎮撫當地的原住民,分配部下開墾。後來,他的道上弟兄鄭芝龍等人,也從閩南先後帶來了漳州、泉州地方的難民約三十多人,加入顏思齊的陣營。他們以諸羅山(今嘉義)地區為中心從事開發。

1625 年, 顏思齊 病逝,鄭芝龍接管這支勢力。 1628 年,明朝政府有感於鄭芝龍勢力之大,難以消滅,乃採取招撫政策,委派他擔任海防游擊(後來一直升到總督),利用他來取締東南海面的其他小海盜。鄭芝龍一方面以明朝官員身分掃除其他海盜勢力,另一方面與荷蘭人訂立通商條約,鄭芝龍因此得以壟斷中國東南沿海的海上貿易。同一年,鄭芝龍又動員福建飢民數萬人到台灣開闢耕地,據說他每人給銀三兩,牛一隻。

除了中國的海盜外,日本海盜也橫行於中國沿海。明嘉靖年間,日本海盜曾與林道乾集團結黨,攻擊台灣且一度佔領雞籠 ( 基隆 ) 地區。

1593 年 ( 明萬曆 21 年 ) ,日本幕府將軍豐臣秀吉曾遣使到臺灣,招諭「高山國」稱臣納貢,後因秀吉去世而不了了之。

1604 年,有日本人山田長政來到台灣,當時,已有為數不少的日本人進入台灣活動,他們在台或從事採金事業,或從平埔族原住民手中獲取土地開墾。

1609 年,有日本巨商有馬晴信來到台灣,調查台灣的物產、港灣,想要壟斷台灣的貿易,並利用台灣作為對中國貿易的基地。有馬晴信還要求台灣的原住民向日本投降納貢,但遭到原住民的反抗,一行人匆匆逃回日本。

到了 1615 年,日本幕府將軍德川家康想要大舉侵台,於次年命令長崎代官村山等安籌畫侵台事宜。村山等安乃命令次子村山秋安率船艦 13 艘,眾 3 、 4 千人向臺灣進發。船隊航行至琉球時,遭遇到颱風侵襲,僅一艘船順利抵達台灣。抵台之日軍,孤軍登岸深入,結果被台灣原住民所殲滅。

雖然侵台行動失敗,但日本人在台之活動仍十分活躍。至 1636 年,德川幕府實行鎖國政策,日本人早期在台灣的活動才暫告絕跡。

  趙慶河教授談十七世紀中國海商集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转自:http://tw-history.educities.edu.tw

返回目录

【赞赏 / Reward】

微信         支付宝         PayPal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