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姓历史名人录

Posted by Admin L in 历史名人录 (Historical Figures) on 15-06-2012. Tags:

我国历史上的早期冯姓名人是<史记.孟尝君列传>中孟尝君田文门下的一名食客,恃才放旷、特立独行的冯欢。还有春秋时郑国的太夫冯简子博学多才,能断大事。战国末期的韩国大将冯亭’ 不忍卖主之地而食之’,而后来官至秦国丞相的冯去疾,据说就是冯亭的后代。西汉有关内侯冯奉世,东汉有尚书冯豹,辞赋家冯衍。十六国时期有北燕国君冯跋。五代时期的冯道,曾任唐、晋、汉、周诸朝宰相,可算得上显赫异常。明代有’三言二拍’作者冯梦龙,教育家冯惟敏等。清朝末年有著名爱国将领云贵提督冯子材,太平天国领袖南王冯云山。民国有著名将领冯玉祥、民族女英雄冯婉贞等。
      冯梦龙:
  明末小说家,通经学,善诗文,尤以小说词曲见长,辑有时代话本集《喻世名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
  冯梦龙(1574年—1646年),明代文学家、戏曲家。字犹龙,又字子犹,号龙子犹﹑墨憨斋主人﹑顾曲散人等。长洲(今江苏省苏州市)人。他的作品比较强调感情和行为,最有名的作品为《古今小说》(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 生平
    冯梦龙少时有才情。博学多闻,广为同辈所钦服。为人旷达,不拘一格。曾与文震孟、姚希孟、钱谦益等名人结社作文。屡考科举不中,落魄奔走,以坐馆教书为生。天启六年,魏忠贤党逮捕周顺昌,冯梦龙也在被迫害之列。冯梦龙发愤著书,完成《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编纂工作。 “三言”共一百二十篇,多为宋元明话本中艺术佳作,历来被读者称誉。同时期的小说家凌濛初在其《拍案惊奇·序》中指出:“独龙子犹氏所辑(喻世)等诸言,颇存雅道,时著良规,一破今时陋习。而宋元旧种,亦被搜括殆尽。肆中人见其行世颇捷,意余当别有秘本,图出而衡之。不知一二遗者,皆其沟中之断,芜略不足陈已。”晚年冯梦龙仍孜孜不倦,继续从事小说创作和戏曲整理研究工作。冯梦龙将《水浒传》与《三国演义》、《西游记》、《金瓶梅》定为“四大奇书”。又曾从事《古今谭概》、《太平广记钞》、《智囊》、《情史》、《太霞新奏》等的评纂工作。
    明崇祯7年至11年(西元1634-1638)任寿宁知县,当时福建寿宁盛行的溺杀女婴的陋俗,他亲自起草发布《禁溺女告示》:“一般十月怀胎,吃尽辛苦,不论男女,总是骨血,何忍淹弃。为父者你自想,若不收女,你妻从何而来?为母者你自想,若不收女,你身从何而活?况且生男未必孝顺,生女未忤逆……”,并严加禁止。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破北京城,崇祯煤山自缢,冯梦龙悲痛欲绝,他怀著中兴希望编撰《甲申纪事》。后清兵南下,他努力进行抗清宣传,刊行《中兴伟略》。清顺治三年(1646)春,梦龙忧愤而死,一说被清兵所杀。

冯 道
冯 道:五代时历任四朝宰相,在相位20余年。他在后唐任宰相期间,倡议由田敏等人在国子监校定《九经》文字,并组织刻工雕印,至后周完成,后世称"五代监本"。官府大规模刻书自此始。
    冯道(882─954),字可道,瀛州景城(今河北沧州附近)人,历任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和契丹的辅佐大臣。冯道最早事幽州刘守光,为其参军。及刘守光败,由宦官张承业以文学推荐给河东节度使李克用,为掌书记。后唐庄宗李存勗即位,拜冯道为户部侍郎、翰林学士。明宗时,冯道为端明殿学,任宰相多年。长兴四年(933年)明宗死,又相愍帝。不久潞王李从珂反于凤翔,愍帝出奔,冯道遂率百官迎潞王入京,是为废帝,冯道亦为宰相。后晋灭唐,冯道又事晋,守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加司徒,兼侍中,封鲁国公。由于后晋废了枢密使,因此权归中书,故一切大小政事,皆由冯道处理。石敬瑭死后,冯道又为出帝石重贵之宰相。契丹灭晋,冯道事契丹为太傅,跟从耶律德光北归至常山。后汉立,乃归汉,以太师奉朝请。周灭汉,又事周,拜为太师兼中书令。故《新五代史》称其为「事四姓十君」。冯道为人刻苦俭约,曾为后唐明宗诵聂夷中〈田家诗〉,使其了解民间疾苦。冯道曾于后唐长兴三年,奏请朝廷刊刻九经印卖,这一巨大的文化工程,历时十九年才得以完成,其成事实与冯道的努力分不开。冯道晚年自号「长乐老」,以事「四姓十君」为荣。这与他事君很少谏诤、奉迎上意,不无关系,死年七十三岁。

冯子材


冯子材:清末著名的老将军。他曾在年近70岁时,在广西镇南关、谅山等地大败法国军,取得镇南关大捷,其名威震边关。
    冯子材(1818~1903)
中国晚清名将。字南干。号萃亭。广东钦州(今属广西)人。行伍出身。咸丰元年(1851),参加天地会起义军,旋投降清军,赏补千总。1853年协助向荣建立江南大营,围困太平天国天京,擢副将、总兵。同治元年(1862)升广西提督,配合湘军、淮军与太平军对抗。光绪元年(1875)调任贵州提督。1883年 12月,法国挑起中法战争,时滇桂边境紧张,冯子材应两广总督张树声之邀督办广东高、雷、钦、廉四府团练,参加抗法战争,1885年初,出任前敌统帅。冯子材亲率士兵于镇南关(今友谊关)内关前修筑长墙,在东、西两岭设置炮台,严加防守,并出兵袭扰法军。3月23、24日,指挥将士击溃猛攻长墙的法军主力,歼敌2000余。接着取得谅山大捷,法国茹费理内阁因此倒台。正当冯子材筹划攻取河内、规复全越之时,清廷却下诏停战,冯子材被迫撤军回国。1899 年,任云南提督。两年后又调为贵州提督。1903年,为会办广西军务大臣,不久卒。

冯玉祥:近代爱国将领。1993年任抗日同盟军总司令,多次击败日寇,收复许多失地。建国前夕,因乘船失火,受伤身死、 细况在下页。

    姓氏略考-冯姓-历史名人-姓氏渊源
    冯氏更多的历史名人录:
      冯 缭:(生卒年待考),女,著名汉朝政治家、外交家。
冯 缭:中国第一位女政治家、女外交家。公元前101年,随汉解忧公主远嫁和亲到了乌孙国。由于她多才多智,成为解忧公主的得力助手。后嫁给乌孙右大将。她在协助公主加强汉朝同西域诸国之间的友好关系,作出了很大贡献,深得西域各国的敬服。尊称她为"冯夫人"。
    冯 异:
    (公元?~34年),字公孙,颍川父城人(今河南宝丰)。著名东汉将领,云台二十八将之三。
      好读书,精通《左氏春秋》和《孙子兵法》。王莽时期以郡掾监管五县,后以五县降刘秀。历任主簿、偏将军,被封为应侯。

新莽末年,因为王莽改制不得人心,加上天灾不断,各地群雄并举,盗贼横行。冯异以郡掾监督五县,与苗萌共守父城。汉光武帝刘秀率兵进攻颖川,攻打父城不下。冯异出巡父城的属县,被汉兵抓住。这时,冯异的从兄冯孝及同乡多人在光武的帐下,极力向刘秀推荐冯异,汉光武帝召见冯异,冯异表示愿意归降汉光武帝,但老母尚在父城中,请汉光武帝先放自己回城,愿意献出五县来报答刘秀。后来冯异果然说动苗萌一起归降刘秀。冯异还推荐了铫期等人给汉光武帝。
      冯异成为汉光武帝的心腹之臣,后汉书冯异传中载,自伯升之败,汉光武帝不敢显其悲戚,每独居,辄不御酒肉,枕席有涕泣处。异独叩头宽譬哀情。并提醒 (http://psd.wyrj.com)刘秀交好左丞相曹竟子曹诩,让曹氏父子帮忙,最后终于说动更始帝刘玄同意刘秀去出定河北。
      汉光武帝到河北后,冯异劝汉光武帝说,更始诸将暴虐,劫掠百姓,失去民心。让汉光武帝施行恩德,建汤、武之业。并派遣官员徇行郡县,理冤结,布惠泽。刘秀同意。
      汉光武帝出定河北后,王郎称帝造反。汉光武帝让冯异去河间收兵,封冯异为偏将军,后来跟汉光武帝灭王郎有功被封为应侯。
      冯异为人谦逊有礼,在与其他将领在路上相遇,都能引车避道。并且治军有方。在行军途中,别人都坐在一起夸耀自己的功劳,冯异却一个人靠在大树下,军中都称他为“大树将军”。攻破邯郸,分派士兵,士兵多愿分到冯异的军中。
      结好李轶,解除后顾刘秀和更始决裂后,即进兵河北北部,去平定并州。因为更始政权的李轶和硃鲔等统领三十万大军在洛阳,为免腹背受敌,派寇恂为河内太守,冯异为孟津将军,一起防备硃鲔。冯异给李轶写信,劝其认清形势,不要再与汉光武帝为敌。果然,李轶被冯异说动,回信给冯异,他隳下的部队此后也不再与冯异交战。而冯异因此攻下了几座城池。冯异将李轶的事情告诉汉光武帝,光武故意将此事让硃鲔知道,硃鲔于是杀死了李轶。后来硃鲔派苏贸进攻寇恂,自己亲自去攻打冯异。冯异派部将支援寇恂大破苏茂,自己又击败硃鲔。此战后,汉光武帝正式即位称帝。
      平定赤眉光武称帝后,赤眉军消灭了长安的更始政权。汉光武帝派邓禹西略关中,邓禹面对强悍的赤眉军不能取胜。于是刘秀派冯异接替邓禹。冯异在华阴和赤眉军大战六十多天,收降赤眉军五千多人。这时,邓禹和邓弘率军东归来到华阴,他们要求冯异和他们一起进攻赤眉军,冯异认为赤眉军还很强大,不要马上决战,可以等汉光武帝在黾池和华阴的汉军东西夹击。但邓禹和邓弘不听。邓弘率兵和赤眉军交锋,赤眉军诈败,引诱汉军来追,将辎重全都丢弃,在车里装土,车上覆盖着豆,汉军争相抢夺,赤眉军趁机进攻汉军,汉军大败。幸亏冯异和邓禹来救援。冯异要求休整,邓禹还要出战,结果又被赤眉军打得大败。此战后,邓禹东归,被降职。冯异收拾败兵,集合了几万人。冯异和赤眉军约定时间再战,冯异派军队穿着赤眉军的衣服埋伏在道边。到了约定的时间,赤眉军来攻击汉军的前部,冯异亲自去救援前军,赤眉军也集中所有军队和冯异作战。冯异和赤眉军正打得难解难分时,汉军的伏兵杀了出来,因为辨不清敌我,赤眉军惊恐着被击溃。冯异乘胜追击赤眉军,此战收降敌军八万多人。不久,赤眉军的余部在宜阳向光武投降。冯异也受到了光武的赞赏。此后,冯异在关中击败了延岑军队的进攻,延岑逃往南阳。冯异又接连消灭了其余的豪强势力,平定了关中。
      冯异因为长期在外,心中不安,就向汉光武帝要求还朝,汉光武帝不同意。这时有人上奏章说冯异专制关中,欲自立为咸阳王”。汉光武帝把奏章给冯异看,冯异看到后,上表感谢汉光武帝的信任。冯异又亲自入朝,汉光武帝赏赐冯异很多东西,又和他商议如何消灭巴蜀的公孙述。后来还让冯异的妻子也和他一起回关中。

汉光武帝在平定天下过程中采取的是先关东后陇蜀的策略。当关东的割据势力先后被消灭后。因为陇右的隗嚣不肯归顺,汉光武帝决定讨伐隗嚣,冯异在同隗嚣作战中也战功赫赫,居功至伟。隗嚣死后,在消灭隗嚣余部的战役中,冯异病逝于军中。
      冯 绲:
    (公元?~168年),字鸿卿,巴郡宕渠人(今四川渠县)。著名东汉将领。
      汉顺帝时,任御史中丞,督徐、扬二州,镇压徐凤、马勉、张婴等起义军。桓帝延熹五年(公元162年),为车骑将军,率兵十余万镇压“武陵蛮”起义军。后任延尉。
    冯 道:(生卒年待考),五代十国时期著名后唐大臣。
      历任四朝宰相,在相位二十余年。他在后唐任宰相期间,倡议由田敏等人在国子监校定《九经》文字,并组织刻工雕印,至后周时完成,后世称“五代监本”,官府大规模刻书自此始。
    冯梦龙:
      (生卒年待考),著名明朝末期文学家。
      通经学,善诗文,尤以小说词曲见长,辑,有时代话本集《喻世名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
      冯子振:
    (公元1257~1314年),字海粟,自号怪怪道人、瀛洲客,攸县人,后迁湘乡。著名宋元之际诗人。
      冯子振生于南宋理宗宝祐五年,逝世于元延祐元年,终年五十七岁。至元大德年间(公元1264~1307年)曾任承事郎、集贤殿待制。世称冯子振“博洽经史,于书无所不记”,且文思敏捷,下笔不能自休。每逢酒酣耳热之时,使侍史两三人濡笔蘸墨,即伸纸疾书,随纸数多少,顷刻并尽。莫不“事料醲郁,美如簇锦”。传世有《居庸赋》,首尾五千言,《十八公赋》亦四千余言,传诵一时,世称杰作。
      冯子振与天台陈孚友善,均主张为文要“任意即成,不事雕斫”。而冯子振笔气淋漓,陈孚自以为不可及。冯子振又与赵孟頫为文字交,扬州《汉寿亭侯祠碑记》,即由苏昌龄起句,冯子振脱草,赵孟頫书写,后世誉为“三绝”。晋陵宋子虚有《上冯集贤诗》云:“忠言如海胆如山,趣入金门虎豹间。玉笋晓班联雁序,紫檀春展对龙颜。气凌百辟星辰动,赋就三都造化闲。岂向长沙淹贾谊,淳风会见笔追还。”冯子振为士林所倾慕,可见一斑。
      某次,冯子振偶过赵孟頫邸舍,未遇,见壁间梅花诗,一时兴发,写就百首。后孟頫陪同诗僧中峰来访,冯子振将此百首诗奉阅。中峰也即兴奉和百首,孟頫一并赞赏不绝。此等诗作,清时收入《四库全书》,即著名的“梅花百咏”。惟梅花百咏,究系游戏之作,不免空虚。所以后来湘乡蒋笃因《湘中杂咏》中批评说:“老粟清词兼绮密,酒酣濡笔气淋漓。如何一夕潇湘赋,却掩琳琅万首诗!”末云:“梅花百咏本不足存,而俗子喜推之,海粟诗以此减价。”大抵冯子振才思奔放,而锤炼功夫不足,所以《元史·儒学传》称其诗词“律之法度,未免乖刺,人亦以此少之。”
      冯子振著有《华清古乐府》等书传世,但全稿早已失传。《海粟诗集》收所作散曲甚多,今存小令四十余首,以《鹦鹉曲》为最著;顾侠君《元诗选》从书画卷中搜得若干首;《湘沅耆旧集》又增录志乘内数年,存古今体诗八十三首、词四首。
      冯子材:
    (公元1818~1903年)字南干,号萃亭。广东钦州人(今广西钦州)。著名清朝抗法名将。
      冯子材自幼父母双亡,流落江湖。清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率众起义,次年投奔天地会领袖刘八,旋受招安,随广西提督向荣尾追太平军至南京城外,积功升至总兵。
      清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冯子材擢广西提督,驻军镇江,配合湘军围剿太平军。继在广东、广西、贵州等地镇压农民起义。清光绪年间(公元 1869~1879年)受越南政府邀请和大清朝廷派遣,三次出关镇压退入越南的广西农民起义军和哗变的清军,深悉法国鲸吞越南、进窥祖国南疆之意。公元 1881年因与当政权要不睦,“称疾”解甲归乡,仍忧心边事。

中法战争爆发后,驻越清军一战即溃。冯子材奉命督办广东高、雷、廉、琼等州团练事宜。
      公元1884年8月冯子材闻大清朝廷对法宣战,遂上书请战,并召集旧部,募兵十八营,号“萃军”,开赴广西前线。次年2月驻越清军战败逃入关内,溃不成军,法军前锋一度进占镇南关(今友谊关)。年近七十岁的冯子材受命帮办广西关外军务,被前线各路将领公推主持战事,力撑危局。
      冯子材选择地形险要的关前隘一带为战场,浚深壕、修长墙、筑坚垒,配备较强的策应之师,形成较完整的多层次山地防御阵地。为打乱法军作战部署,领兵出关夜袭越南文渊,诱使法军不待援兵到齐提前发起进攻。当法军攻入关内,指挥诸军死守两翼制高点,并以预备队抄袭敌侧后;危急之时,自己持矛大呼,领兵跃入敌阵肉搏,酣战半日,杀败法军,取得镇南关大捷。旋挥师猛追,采用夜战抄袭战法,连克越南文渊、谅山,重伤法军第二旅指挥官尼格里,将法军逐于郎甲以南。
      战后,冯子材奉旨督办钦、廉二州防务,并会办广西一带边防。公元1896年赴云南提督本任。1903年奉旨会办广西军务,冯子材抱病兼程赴桂,逝世于军旅。有《军牍集要》传世。
      冯云山:
      (公元1822~1852年),又名乙龙,广东花县人。太平天国早期领导人之一,洪秀全所封五王中之南王。
      冯云山自幼习诵经史,博览诸书,但屡试不第,执教村塾。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43年)7月与洪秀全创建拜上帝会。次年与洪秀全到广西贵县发展会众。冯云山在洪秀全“出游”考察期间,广泛考察广西浔州等地的山川形胜,民情风习,深入“人迹罕至”常有“土匪作乱”的紫荆山区。他以一家塾师为掩护,用“布道” 形式,启发唤醒周围贫苦大众,该铲除人间的一切不公平、不公正现象,信奉上帝,期间曾充当雇工、塾师,在烧炭工人和贫苦农民中宣传拜上帝教,发展会众,期间吸收杨秀清、萧朝贵等山区农民、烧炭工人三千余人参加,为太平天国运动奠定了组织基础。经过两年时间,他终于把紫荆等山区广大劳苦大众(约占整个山区人口的半数)转变成为拜上帝会的会众,影响所及,则远及于这些山区之外,从而为发动武装起义奠定了组织基础;1847年秋洪秀全来紫荆山区后,协助洪设立拜上帝会总机关,参与制订“十款天条”和各种仪式。1848年1月因遭劣绅控告,在桂平被捕入狱,在狱中坚贞不屈;同年10月经营救出狱后,积极协助洪秀全筹划武装起义。
        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7月,拜上帝会为准备起义,动员各地会众齐向广西桂平金田村集中;公元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冯云山等人鉴于各地会众大体已聚集于金田,利用祝贺洪氏三十八岁生日的时机,“祭旗”誓师,成立太平军,发动了武装起义。金田起义时冯云山任前导副军师,领后军主将;12月在永安(今蒙山)封为南王七千岁。太平天国军制、官制、礼制、历法等均源于其手。
      1852年6月冯云山在进攻全州时中炮受伤,至簑衣渡时伤重不治牺牲,终年三十岁。
      冯 胜:
    (公元?~1395年),初名国胜,又名宗异,定远人(今安徽定远)。著名明朝将领、军事家。
      冯胜在元朝末期与其兄冯国用组织武装结寨自保。朱元璋略地至妙山,冯国用偕胜来归,甚见亲信。从下滁(今安徽滁县)、和(安徽和县),战三叉河、板门寨、鸡公山,皆有功,渡江,积功为元帅。
        冯国用逝世后冯胜受命袭兄职,为亲军都指挥。此后从援安丰、决战鄱阳湖、下武昌降陈理、克平江俘张士诚,论功仅次于常遇春,迁右都督。吴元年(公元 1367年)以右副将军从大将军徐达北伐,下山东,取汴、洛、潼关,论功列第三。中原平定后封宋国公,后数率大军出塞征扩廓、纳哈出。

明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蓝玉案发,两年后以蓝党案被明太祖朱元璋籍口赐死。
    冯国用:
    (公元1324~1359年),回族,定远人(今安徽定远)。著名明朝开国将领。
      冯国用在元末与弟冯胜组织地主武装,后来投靠朱元璋。渡江后,典亲兵,攻占集庆(今江苏南京)、镇江、丹江、宁国等地,累建军功。后从征金华、绍兴,因功擢升至亲军都指挥使,不久战死于军中。
      冯 铨:
      (生卒年待考),字振鹭,又字伯衡,号鹿庵,顺天涿州人(今河北涿州)。著名明朝大臣。
      冯铨在明天启时期投靠阉党魏忠贤。清初,冯铨受到摄政王多尔衮的恩宠和重用,因而也就引起了一些反对阉党的汉官不满。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农历7 月,御史吴达首劾大学士冯铨。吴达在弹劾书中含沙射影地称冯铨是“贪墨败类”,应予废黜。一个月后,弹劾冯铨的事进一步扩大,给事中许作梅(此时刚进京) 等三人、御史王守履等六人,弹劾冯铨系魏忠贤党羽,揽权纳贿,应将其斩首。
      多尔衮对此极为重视,亲自于重华殿审理。多尔衮认为冯铨剃发在先,遵法勤职,功不可没,同时他又出于憎恨臣下结党,偏袒冯铨,严厉斥责了各汉官。结果,汉官所劾诸事“俱无实迹”,“前朝旧事不当追论”。事过几日,弹劾冯铨的各汉官不是被夺官,就是被申斥。
      冯铨在这场风波过后,更为多尔衮所宠信,升为清初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他曾向顺治皇帝说明南人北人的差别:“南人优于文而行不符,北人短于文而行或善。”就是说南人文章做得好,行为却不一定如其文章一样好;北人文章做得不怎么样,为人却稍善。他建议开科取士:“取文行兼优者用之可也。”冯铨自己是顺天涿州地道的北人,讲出这番看去不偏不倚的话,以显出自己超然于当时甚为激烈的“南党北党”之争,然实际在暗示清朝帝王应注意偏重意识形态上不利满清统治的因素。三年以后,冯铨的政治对手、南党盟主、大学士兼吏部尚书陈名夏,便因为讲错一句话而被检举揭发,处以绞刑。从此揭开清朝统治时期十分惨烈的“文字狱”。
      冯 盎:
    (公元571~649年),字玉昆,号佳漳,高州良德人(今电白霞洞镇),冯宝、冼夫人之孙,冯仆之子。著名隋、唐两朝将领。
      冯盎少年时就有谋略,英勇善战。隋开皇中期任宋康县(境域为今广东阳西织篢至电白电城之间)令。隋开皇十年(公元590年),番禺俚帅王仲宣起兵抗隋,岭南各族首领纷纷响应,围攻广州总管韦洮。冼夫人派盎领兵前往救援。不久,盎远见卓识击杀王仲宣部将陈佛智,会合隋军击败王仲宣。冯盎因功封为高州刺史。
      隋仁寿二年(公元602年),潮(今潮阳)、成(今封开县)等五州僚人造反。时冯盎的祖母已故,他亲自前往京师请旨讨伐。文帝诏左仆射杨素与他议论敌方形势。冯盎分析得头头是道。杨素很为惊叹,说:“想不到蛮夷中竟有这样的人物。”于是命盎领江岭兵进行讨伐。平乱后,冯盎授金紫光禄大夫、汉阳(今肃礼)太守衔职。
      隋大业七年(公元611年),冯盎随炀帝出征辽东。后升迁左武卫大将军。隋义宁二年(公元618年),隋朝灭亡,冯盎与子智戴逃返岭南,聚集各部落酋长,拥兵马五万,守土防乱。
      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年),番禺(广州)、新州(新兴)的高法澄、冼宝彻起兵,杀朝廷官吏。冯盎率兵平定高、冼的叛乱。宝彻侄智臣复聚兵于新州拒战,冯盎率兵征讨。交战时,冯盎在阵前,除去甲胃大声说:“你们认识我吗?”智臣的士兵一看冯盎,便纷纷放下武器,袒胸露背,下跪投降,宝彻、智臣等均为冯盎所擒。从番禺到苍梧(今广西梧州),以至朱崖(今雷州半岛、海南岛一带)等地全部归附于冯盎。盎自称为总管。当时,有人游说冯盎“隋朝已灭亡了,国内外到处很乱,唐朝虽应运而生,但政教还未孚众望,岭南尚未有所归属。你现在已辖有二十州,领地数千里,其地已广于赵佗,还是称南越王吧!”冯盎牢记其祖母“要维护祖国的统一、维护民族的团结,不要搞分裂”的教导,说:“我世居南越,迄已五代。作为岭南边疆大吏的,也只有我一姓,子女钱财我都有了,人生宝贵像我一样的也不多。我常常担忧的,是如何才能无愧于先人所创建的勋绩,怎敢擅自称王呢?”由于冯盎治理有方,岭南局势稳定,社会安宁。

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农历7月,冯盎归降唐高祖。李渊以其所辖之地莉分为高、罗、春、白、崖、儋、林、振八州。授盎为上柱国、高州总管,封吴国公,后改越国公。封其子智戴为春州(今阳春)刺史、智戜为东合州(今雷州)刺史。不久,又改封冯盎为耿国公。
      唐贞观元年(公元627年),有人诬告冯盎反叛,说冯盎已起兵拒境。唐太宗诏示右武卫将军蔺暮率领江岭甲兵准备讨伐。魏徵进谏说:“唐朝政权刚刚建立,百废待举。军队作战很为疲劳,又流行疾病。且朝廷之兵不应与蛮夷作战,就算是打胜了,也不足显示我们的强大;如果打败了,冯盎有所图谋,却没有真凭实据。不如对冯盎在动乱之时虽有略州控夷的行动,但现在当地社会已安定。唐太宗于是派遣散骑常侍韦叔谐前往安抚冯盎。冯盎即派其子智戴入朝侍帝。唐太宗说:“魏徵一席言,胜于十万兵。”唐贞观五年(公元631年)农历1月,冯盎上京朝见,唐太宗宴赐很丰盛。
      不久,罗窦(今信宜镇隆)诸洞僚人叛乱,唐太宗诏冯盎率两万兵众为各路军先锋进行剿除。僚人数万人据险固守,如果硬攻不知要死伤多少人。于是冯盎决定智取,他张着弓箭对部下说:“我的箭射尽,胜负便可见晓。”他连发七箭,命中七敌。僚人惧怕,纷纷弃械逃走,冯盎率部众乘机冲杀,僚人千余毙命。僚乱平定后,唐太宗派智戴归省慰劳,赏赐不可胜数。其时冯盎有子三十人,奴婢万余人。为了使这个庞大的家族有个安定的住所,冯盎在电白霞洞建立冯家村,休养生息。
      唐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冯盎病逝于高州任上,后葬于州治东山南麓(今阳江城东山花厅村后,五十年代后期墓毁)。
      冯奉世:
    (公元前?~前39年),上党潞人(今山西潞城)。著名东汉重臣。
      冯奉世在汉武帝末年选为郎官。汉昭帝时补为武安长。三十多岁时失官家居,苦读《春秋》,研究兵法,被前将军韩增推荐,做了军司空令。汉宣帝本始年间,他随军攻打过匈奴,回来后又担任了郎官。
      从汉武帝时起,由于张骞两通西域,西域各国开始结交汉朝,互相间常有使者来往。有一次大宛的使者要回去,汉宣帝依照前将军韩增的举荐,授郎官冯奉世为卫侯使,带着随从人员和礼物护送客人回大宛去。冯奉世一行到了鄯善国,刚休息下,突然传来消息说,莎车国发生内乱,莎车王杀了汉朝使者奚充国。原来乌孙公主的儿子万年做了莎车国的臣下。莎车王很喜欢他,送他到长安学习。莎车王逝世后无子,莎车国的大臣们想以汉朝为靠山,同时又讨好乌孙国,就上书给汉宣帝,要求让万年去做他们的国王。汉宣帝同意了,派奚充国为使者护送万年回莎车国去。万年做了国王,莎车国有些人表示不满。莎车王的兄弟呼屠征趁机联络临近的部落,杀死了万年和汉朝使者奚充国,自己做了莎车王。呼屠征又派人到天山南路各国,到处造谣说:“北路各国全都脱离汉朝,归附匈奴了。南路各国也应该跟莎车联合起来脱离汉朝。”其实北路各国并没有脱离汉朝,汉朝的使者都护郑吉、校尉司马意正带着人马住在那边。可南路各国都害怕呼屠征,只好跟他订立盟约,反对汉朝。这样一来,汉朝的使者们就不能通往鄯善以西的地方了。
      冯奉世了解到这一意外变化,就对他的副手严昌说:“如果不马上收拾莎车国,西域各国都要受影响,以后就不好来往了。”严昌赞同他的意见,可是认为事关重大,应该先向朝廷请示一下。冯奉世说:“这跟救火一样,哪儿等得及呢!”于是,他就拿着汉朝的使节,假传汉天子的命令,向各国征兵。不几天便征集了一万五千人马,浩浩荡荡打进莎车国。呼屠征毫无防备,及至兵临城下,才慌忙募兵抵御,已经晚了。他惶惧无奈,只好自杀。莎车人献出呼屠征的头颅,请求和好。冯奉世让他们另选前王的支裔为国王。他一面派人带着呼屠征的头颅报捷长安;一面遣回各国兵士。他自己继续陪着大宛的使者到了大宛国。大宛国王得知冯奉世打败莎车国,杀了莎车王,非常震慑,对他格外尊敬,还特意送给汉朝几匹大宛的快马,号称龙马。汉朝因此威震西城,西域各国也再不敢侵犯汉朝了。

汉宣帝听到冯奉世平定了莎车内乱,又见送来了莎车国王的头颅,就召见韩增,夸奖他说:“贺将军所举得其人!”冯奉世回到长安后,向汉宣帝详细报告了平定莎车国的经过,并将大宛国赠送的龙马奉上。汉宣帝十分喜悦,叫大臣们商议可否封冯奉世为侯。丞相魏相等说:“按照《春秋》之义,大夫出疆,只要有利国家,专擅是可以的。今冯奉世功绩卓著,宜从厚加赏,封他为侯。”唯独少府萧望之表示反对,他说:“冯奉世出使西域,皇上只是令其送回各国使者,未尝许可他根据情况,自作主张。他却假传命令,擅自发兵,进攻莎车。虽然侥幸成功,究竟不应该鼓励。如果封他为侯,那么以后出使各国的使者都可以拿这件事作为借口,贪图立功,于万里之外随便调兵,在各部落中轻易开战。从此国家就要多事了。所以臣下认为,此风不可助长,奉世不宜受封。”汉宣帝觉得萧望之的话有道理,就叫冯奉世做了光禄大夫,未封他为侯。
      汉元帝即位以后,冯奉世先为执金吾,右将军典属国常惠逝世后,他即代为右将军典属国。几年后又拜为光禄勋。汉永光二年秋,陇西的羌人反叛汉朝。汉元帝即召见丞相韦玄成,御史大夫郑弘、大司马车骑将军王接、左将军许嘉和右将军冯奉世,商议如何处置。这时,全国正闹灾荒,四方饥馑。韦玄成等人拿不出主意来。冯奉世挺身而出,说:“羌虏近在境内反叛,如不立即讨伐,无以威制远蛮。臣愿率师讨之。”他提出发兵四万,一个月内即可解决。可是韦玄成等人都主张发兵万人,屯守边境。汉元帝见双方争执不下,便命冯奉世率领一万二千人西行,以典属国任立和护军都尉韩昌为偏裨。到陇西后分屯三处。任立为右军,屯白军;韩昌为前军,屯临洮;冯奉世为中军,屯首阳西极山上。前军到了降同阪后,先派遣一个校尉去与羌人争夺有利地形,又派遣一个校尉去广阳谷救护老百姓。结果由于寡不敌众,两校尉出师皆败,都被羌人杀死。冯奉世便绘出地形,上书给汉元帝,要求再增加三万六千人,才足以战胜羌人。汉元帝便以太常弋阳侯任千秋为奋武将军,领兵六万,前往策应。农历10月援兵全部赶到。农历11月两军合击羌人,一鼓大破,杀敌数千人,其余羌人都远远逃离边塞,陇西叛乱得到平息。次年农历2月冯奉世班师复命,封爵关内侯,调任左将军,继续担任光禄勋。他的儿子野王担任了左冯翊,他的长女由汉元帝纳往后宫。
      冯 衍:
      (生卒年待考),京兆杜陵人(今陕西西安)。著名东汉辞赋家、道家。
      冯衍自幼聪慧,博览群书。王莽当政时,隐居不仕。汉光武时,为曲阳令,迁司隶从事,因与外戚显贵交通被贬黜,闭门自保,潦倒而死。在哲学上,提出“贵玄” 的概念,主张追求玄虚,离尘绝俗,寂寞存神,象“至人”那样隐约而得道。他写道:“嘉孔丘之知命兮,大老聃之贵玄。德与道其孰宝兮?名与身其孰亲?陂山谷而闲处兮?守寂寞而存神。夫庄周之钓鱼兮,辞卿相之显位。於陵子之灌园兮,似至人之仿佛。盖隐约而得道兮,羌穷悟而入术;离尘垢之窈冥兮,配乔松之妙节”。强调“贵玄”与文治武功势不两立。
      冯衍竭力反对战争及精于兵道的显赫人物如孙武、白起以及积极干预时政的纵横家苏秦、张仪,竭力反对叱咤风云的秦始皇与李斯。不仅反对商鞅、韩非的法术,而且主张消灭先王的法则,认为一切能够建功立业的思想和行为都在诅咒之列。他写道;“疾兵革之浸滋兮,苦攻伐之萌生;沉孙武于五湖兮,斩白起于长平;恶丛巧之乱世兮,毒纵横之败俗;流苏秦于洹水兮,幽张仪于鬼谷。澄德化之陵迟兮,烈刑罚之峭峻;燔商鞅之法术兮,烧韩非之说论;消始皇之跋扈兮,投李斯于四裔;灭先王之法则兮,祸浸淫而弘大”。
      冯衍把离尘绝俗的“真人”作为追求的最高目标,主张放浪形骸,任性逍遥,以便养志与养仙。他写道;“游精宇宙,流目八纮”,“跃青龙于沧海兮,豢白虎于金山;凿岩石而为室兮,托高阳以养仙。神雀翔于鸿崖兮,玄武潜于婴冥”,“游精神于大宅兮,抗玄妙之常操;处清静以养志兮,实吾心之所乐”,“钦真人之德美兮,淹踌躇而弗去。”用“贵玄”思想否定事物的质的规定性,认为一切事物包括人的思想和行为都是“进退无主,屈伸无常”,因而主张“恬然肆志”,任性之所适而屈伸进退。

冯衍著作有赋、谏、铭、说等五十篇,今已佚传。明人辑有《冯曲阳集》。
      冯 京:
    (公元1021~1094年),字当世,鄂州江夏人(今湖北武昌)。著名宋朝三元及第状元。
      生于宋真宗天禧五年,逝世于宋哲宗元祐九年。宋仁宗皇祐元年(公元1049年)己丑科状元。冯京少年时,即与众不同,举进士,自乡试、礼部以至廷试皆第一,为宋朝最后一位三元及第的状元,中状元后,以将作监丞通判荆南军府事。回京后,值集贤院,拜龙图阁待制,出知扬州,以翰林学士被召还京,因数月未去拜访丞相,被朝琦视为傲慢。富弼要其拜见韩琦,冯京道:“公(韩琦)为宰相,从官不妄造请,乃所以为公重,非傲也。”
      宋神宗即位,冯京复为翰林学士,改御史中丞。王安石为政,试行新法。冯京上疏万言,论其更张失当,被王安石指为邪说,欲予罢黜,但神宗认为冯京可用,反而任命冯京为枢密副使,后进为参知政事。冯京因郑侠妄言时政受牵连,被罢知亳州。
      茂州夷人叛乱,知冯京率部前来,请降。冯京上奏朝廷,请求不究既往,发农具,给粮草,夷人感激涕零,歃血盟誓,愿世代做宋臣民。吕惠卿与王安石发生磨擦,将安石密信呈与神宗,中有“勿令齐年知”语,“齐年”即指冯京,神宗以此知冯京无辜,召知枢密院,冯京称病不去。
      宋神宗一日午睡后呼左右道:“适梦冯京入朝,甚慰人意。“乃赐冯京诏,中有“渴想仪刑,不忘梦寐”之语。未几,以冯京为观文殿学士知河阳。哲宗即位,司马光、范祖禹极力举荐冯京为枢密使,冯京以老为由辞却,哲宗乃以之为太一宫使兼侍讲,改宣徽南院使,拜太子少师。
      宋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冯京因病去世,终年七十四岁。哲宗亲至其处所祭奠、悼念,赠司徒,谥号“文简”。著有《灊山集》,可惜未留传于世。
      冯 胜:
    (公元~1395年),回族,初名国胜,又名宗异,定远人(安徽定远)。著名明初大将。
      冯胜雄勇多智略,与其兄冯国用俱喜读书,通兵法。元末农民纷纷起义,冯胜与其兄组织武装结寨自保,朱元璋巡视到定远妙山,冯胜与兄率部投奔。兄弟二人从朱元璋攻克滁(今安徽滁县)、和(今安徽和县),南下渡江战三叉河、板门寨、鸡笼山,皆有功,积功为元帅。
      朱元璋对冯氏兄弟十分信任,委任冯国用统率亲兵。后冯国用战死于军,朱元璋十分悲恸。在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迫封郢国公,肖像功臣庙位第八。遂命冯胜袭兄职,为亲军都指挥。此后,冯胜出援军解安丰围,决战鄱阳湖,下武昌降陈理,克平江俘张士诚,以功迁右都督。明洪武初年,冯胜跟从大将军徐达北伐,攻克山东、河南、山西、陕西,擒元平章蔡琳,论功列第二。中原平定后,冯胜被封为宋国公。
      明洪武五年,冯胜任征西大将军,帅副将军陈德、傅友德等出西道,取甘肃,至兰州,大败元军,元将上都驴迎降。
        元太尉纳哈出拥众数十万据松花河(今松花江)北,为害辽东边境。明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冯胜任征虏大将军,颍国公傅友德、永昌侯蓝玉为左右副将军。帅南雄侯赵庸等以步骑二十万平定了辽东地区,降元将纳哈出部二十万人。明洪武二十五年,冯胜偕傅友德于山西、河南屯田练兵,置卫防边,诸公、侯皆听节制。当时,诏列勋臣德高望重者八人,冯胜位居第三。
      明太祖朱元璋晚年多猜忌,冯胜功最多,渐失帝意。
      明洪武二十六年蓝玉案发,明太祖朱元璋召冯胜回京,在明洪武二十八年赐死。
      冯 保:(生卒年待考),字永亭,号双林,深州人(今河北深县)。

明嘉靖中期为司礼监秉笔太监。明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提督东厂兼掌御马监事。
      明神宗即位后,冯保任司礼监掌印太监,兼掌东厂,集内外大权于一身。因与首辅高拱结有私怨,与张居正相结,将高拱罢逐。冯保内倚太后,外侍张居正,挟持小皇帝,气势甚盛,举朝恶之。
      冯保贪婪成性,聚敛无度,家赀极富。及张居正死,太后归政,冯保遂遭排挤,谪为奉御,逐往南京。后病逝,家产被抄没。
      冯保有较好的文化素养,善书法、通乐理,在司礼监时,曾监刻《启蒙集》、《帝鉴图说》、《四书》等。

【赞赏 / Reward】

微信         支付宝         PayPal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