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在臺灣(一):戰后初期的臺灣社會與228事件

Posted by Admin L in 台湾历史 (Taiwan History) on 07-06-2012. Tags: ,

返回目录

(1)戰後初期的台灣

1945年(民國34年)8月15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台灣、澎湖歸屬中華民國接管。而當時一般台灣人民對於中華民國的統治,大多抱持歡迎的態度,並以中國大陸其他地區所沒有的熱烈心情,迎接國民政府。

9月1日,國民政府在台設立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作為統治台灣的最高機關,由陳儀擔任行政長官。由於行政長官公署得辦理中央行政,並可對駐台之中央機關行使監督權,同時在職權範圍內得以發佈署令及單行法規,行政長官且身兼台灣省警備總司令一職,使行政長官實際擁有行政、立法、司法、軍事各項大權,好像日本時代台灣總督府的翻版。這也讓許多滿懷期待與理想的台灣知識份子,看到了這種體制的出現之後,都失望地戲稱它叫「新總督府」。


陳儀來了
台灣首任行政長官陳儀,初抵達台灣松山機場。
資料來源:李筱峰,《台灣史100件大事》,玉山社,1999年。

同時,行政長官公署的一些施政,也招致民眾的不滿。如政府的重要職位幾乎由外省籍人士所壟斷;延襲日治時期為人所詬病的專賣制度;又設貿易局,壟斷了全台工、農產品的購銷和輸出;而公營事業亦無限擴大,遠超過日治時代的獨占企業。同時,日本人在皇民化時代曾推動「國語運動」,長官公署也實行「國語運動」,只是此時的國語已經由日語變為北京語。日人據台前期,尚且還在師範學校裡面開有漢文課程。國民黨接管台灣不久,便在1946年4月2日成立「台灣省國語推行委員會」,全面推動「國語」運動,禁止台灣人使用自己的母語。


學國語
皇民化時期才剛學完國語(日語),戰後又要被強迫學習一套新的國語,
並且這次更狠,連緩衝的時間的沒有。
資料來源:李筱峰,《台灣史100件大事》,玉山社,1999年。

除長官公署的種種失政外,更由於當時官場上貪汙腐敗;經濟被剝削、生產大降、物價暴漲,人民生活更加貧乏;軍紀敗壞、擾民欺民,治安嚴重惡化,社會動盪不安;以及兩岸分隔五十年,使本省和外省籍民眾產生隔閡等種種不利因素影響下,台灣人民已經瀕臨絕望的邊緣。

(2)二二八事件的爆發

1947年(民國36年)2月27日傍晚,菸酒專賣局臺北分局緝私員傅學通等六人在臺北市太平通(今延平北路)一帶查緝私煙,查獲婦女林江邁於天馬茶房前(地址在今延平北路與南京西路交叉口附近)販賣私煙,查緝員欲沒收香煙及林婦身上的金錢,林婦苦苦哀求,查緝員以槍管敲擊林婦頭部,致使林婦因頭部出血而暈倒,圍觀民眾群情激憤,向查緝員理論抗議,查緝員一邊奔逃,一邊向民眾開槍,不幸擊中路旁市民陳文溪(延至隔天不治死亡)。民眾更加氣憤,包圍警局和憲兵隊,要求交出肇禍人員法辦,但無結果。


事件引爆地
今南京西路、延平北路一帶,
是二二八事件的引爆地點。


天馬茶房
是二二八事件 是日治後期到戰後初期,
台灣名流人士聚會的場所。
資料來源:臺北市政府教育局,
《咱著打開心內的門窗》,
臺北:臺北市政府,1997年。

28日上午,群眾赴專賣局抗議,衝入臺北分局,將許多文卷、器具擲出到馬路上焚燒,並且打傷三名職員(一說死一人)。下午,民眾集結於行政長官公署前廣場示威請願,不料公署陽臺上的憲兵用機槍向群眾掃射,死傷數十人。至此,勢態一發不可收拾,全市騷動,商店關門,工廠停工,學生罷課,警備總司令部宣佈戒嚴。


專賣局前
群眾聚集在專賣局臺北分局前抗議,
將文卷、器具拋出馬路焚燒。
資料來源:李筱峰,《台灣史100件大事》,
玉山社,1999年。


中國媒體報導
中國大陸上海的的報刊,
還特別製作了台灣二二八事件的專題報導。資料來源:《台灣世紀回味時代光影》,
遠流,2000年。

28日下午,青年民眾進入廣播電台(位置即今臺北市二二八紀念館)向全島廣播事情發生的原委,並呼籲各地民眾起來響應。因此,自3月1日起,事件迅速擴展全台。其中在台中、嘉義等地區,有較嚴重的衝突產生。在這時期,有一些無辜的外省籍民眾遭到本省籍民眾的攻擊,但也有一些本省籍民眾自動自發地保護外省籍民眾的安全。


廣播電台
日治時期位於新公園內負責全台廣播的臺北放送局,
二二八事件期間一度被群眾佔領,並向全台廣播事件的原委,使得事件迅速蔓延全台。

事件爆發後,有一些台籍的領導階層試圖想平息混亂,而組成「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一方面呼籲民眾維持秩序,保護外省人安全;一方面與政府協商,提出政治改革訴求。


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
3月2日,台民以民意代表為主體組成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
希望調處與政府的紛爭。
資料來源:臺北市政府教育局,《咱著打開心內的門窗》,
臺北:臺北市政府,1997年。

沒想到陳儀一面先行答應處理委員會的協商,同時卻又打電報向南京中央請兵來台鎮壓。3月8日,中央派來的第21師軍隊在基隆登陸,當時正在碼頭工作的工人,莫名其妙遭到突如其來的軍隊的掃射。3月9日,軍隊進入臺北,繼而向南挺進,在各地展開鎮壓,死傷慘重。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隨即被陳儀宣佈為非法組織而被命解散。鎮壓過後,又展開所謂的清鄉,許多社會領導菁英,也開始被列為清算整肅的對象。總計二二八事件期間,總共死傷多少人,至今仍無精確的定論,不過,最常聽到的講法,死亡人數約在一萬至兩萬人。

(3)二二八事件的影響與平反

二二八事件過後,中央曾先後派官員來臺進行調查與宣撫工作。同時,也廢除台灣行政長官公署,而正式成立臺灣省政府。不過自國府遷台後,二二八事件有很長的時間成為一種禁忌,政府不允許民間百姓公開談論,如此一來,不但無法撫平這道歷史的傷口,反而使台灣的政治發展與族群融合造成不良影響,也使大多數民眾不敢公開談論政治,有助於國民黨的一黨專政。


二二八平反運動

事件過後,二二八成為執政當局的禁忌長達四十年之久。
直到1987年由陳永興、鄭南榕、李勝雄等人組成「二二八和平日促進會」,
才逐漸打破這項禁忌。
資料來源:臺北市政府教育局,
《咱著打開心內的門窗》,臺北:臺北市政府,1997年。

1987年,有民間人士發起組成「二二八和平日促進會」,開始在碰觸執政當局的禁忌。往後幾年,二二八平反運動日亦擴大,參與的民眾與團體越來越多,在民間的努力下,1989年由民間興建全台首座二二八紀念碑在嘉義建立。1992年,行政院公佈「二二八事件」研究報告,二二八事件在官方也逐漸解禁。1995年,當時的總統李登輝親自參加臺北由官方興建的二二八紀念碑落成典禮,並向受難者家屬公開道歉,立法院並公佈「二二八事件處理及補償條例」,對二二八事件受難家屬提出賠償。目前,2月28日更成為紀念日,希望此一歷史悲劇不再重演,族群的裂痕也能逐漸弭平。


道歉
1995年,李登輝總統在參加臺北二二八紀念碑落成典禮時,
正式代 表中華民國政府向受難者家屬道歉, 四十幾年來,
受難者及受難者家屬所受的冤屈,總算受到平反。
資料來源:臺北市政府教育局,《咱著打開心內的門窗》,臺北:臺北市政府,1997年


臺北二二八紀念館
1997年,臺北二二八紀念館落成。其前身為日治時期台
北放送局,二二八時一度為抗議青年所佔領,並對全台
廣播,使事件燎原全台。
資料來源:臺北市政府教育局, 《咱著打開心內的門窗》,
臺北:臺北市政府,1997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转自:http://tw-history.educities.edu.tw

返回目录

【赞赏 / Reward】

微信         支付宝         PayPal

Post a comment